佛门之下,有许许多多修为颇深的高僧,他们大多都看透了红尘,领悟了人生。他们为宣扬佛教文化奋斗一生,为悟得至上真理不断修行。无论是徘徊在凡尘里,还是归隐于山林,这些僧人们都向往永恒的美好生活。
这其中,
有一个和尚,平日里不修边幅,一副“不务正业”的模样。
这个和尚很特别,
一般都是别人给自己起外号,他却喜欢自己给自己起绰号
,比如说“泼皮”,让人不禁汗颜。他生活过得优哉游哉,一般都是哼着小曲做着小诗,日子就这么过去了
。这个与众不同的“花”和尚就是志明和尚。
他和那些在寺院里本本分分修行的出家人不同,他经常“口出狂言”,经常“嬉笑怒骂”。让旁人看来,一点点出家人的样子都没有,所以很多人也叫他“花和尚”。
虽然志明和尚看上去有些疯疯癫癫,但他所领悟到的境界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。
他喜欢作诗,经常用一些大白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。这些打油诗看上去没啥营养,可若是细细品味下来,则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
。这就是志明和尚大智若愚的体现。
志明和尚将自己的打油诗收录了40首,称其为《牛山四十屁》
,其中大多内容都令人羞愧不止,这些话可绝非那些读书人能说得出口,志明和尚却丝毫不在意,反而笑呵呵地乐在其中。
有人将他的“著作”读了好多遍,其中有几篇实在是看不下去了,便删减了一部分,最终“四十屁”变成了“三十屁”,这些打油诗一辈人接一辈人流传下去,人们大多将其当个笑话而已,可也有学者去研究这些简单的诗为何如此受欢迎。
这三十首打油诗中,流传度最广的还属“猫叫春”这首。志明和尚这样写道:
春叫猫儿猫叫春,听他越叫越精神。老僧亦有猫儿意,不敢人前叫一声。
这么一首简单的打油诗,乍一看表达的意思也非常明确,不过是春天来了,志明和尚看着小猫叫,他也想像小猫一样用叫声来迎接春天,但却不敢叫出来。可是,志明和尚想表达的真是这样的意思吗?实则不然。
想知道志明和尚的心思,还得结合当时的时代考虑。
志明和尚生于明末清初的年代,王朝更替的时代几乎可以用乱世来形容。
许许多多百姓都在逃亡,而那些只想要夺取政权的人们眼中只有利益,他们才不会在乎百姓的死活。
有些凡人可能看不清整个局面,但志明和尚却看得一清二楚。
他也想给那些流浪的百姓一个家,可他只不过是个和尚罢了。正如过去许多文人志士一样,对于他们而言,
笔才是自己的武器。志明和尚正是用自己的方式与这冷漠的乱世作斗争。
了解了志明和尚的想法再去看他的诗,人们往往会理解志明和尚的一片良苦用心。
春天来了,猫儿感到十分开心,它随时随地都可以用叫声表达自己内心的欢喜。
自己同样想呐喊出内心的喜悦,可却没有这份胆量
。诗中的春天对于志明和尚来说,便是国家的稳定,人民的安康。可面对现如今的乱世,即使自己与之抵抗,也不过只是螳臂当车罢了。
“不敢人前叫一声”正是将志明和尚愤怒却又无可奈何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志明和尚一生活得通透,他知道自己无力改变世道,于是便决定改变自己,过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。
他这样写着:
鲜果前盘不要钱,枝头颗颗血红圆。城中美味开行日,我与山童吃在先。
这首打油诗就体现了
志明和尚平日里悠闲自得的生活。
面对严苛的戒律,志明和尚却不当回事,不但偷吃果子,还有闲情作诗,这正是志明和尚的魅力之处。
他还写过:
海角天涯走一遭,算来只有住山高。昔年羊肉街头过,也曾惹得一生骚。
这首打油诗相对于上一篇的悠闲之情来说,
更多了几分志明和尚对世间的领悟
。经历了人间沧桑,看透了世间百态,最终还是选择剃度出家。
志明和尚所要表达的,并不只是自己对出家的理解,更是讽刺那些虚度光阴的世人。
有人说像志明和尚这样的打油诗根本没有中华诗词的美感与韵律,没有传颂的价值。事实上
,志明和尚的打油诗已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,
打油诗虽然看似普通,但若是细细品读,也会令人回味无穷。
为何志明和尚的打油诗得以流传至今呢?其中自有道理。
志明和尚还有许多描写自己僧侣生活,抒发人生抱负,感悟人生哲理的打油诗
,有时间都可以静下心好好品读,一定不比传统诗歌差!明朝“花”和尚的打油诗,看似他是游戏人间,其实他才是真的大智若愚活明白了啊!